金沙APP(中国)乐娱场-Royal VIP Club

服务热线
0791-86753021
深入基层,总书记这样垂范

  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安徽考察调研。18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利民村西田坡庄台,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庄台农户,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深入基层一线考察调研。从30多摄氏度高温、烈日似火的安徽,到零下30多摄氏度、寒风如刃的内蒙古阿尔山;从海拔2400多米的甘肃西海固到山陡沟深的四川大凉山……习近平不顾酷暑严寒、山高路远,一次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求真求实的精神始终如一。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这是习近平在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到困难群众唐荣斌家看望。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河北阜平

  “是真实的,才是值得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步履不停。对民生冷暖的关切牵动着他的脚步。看真贫、摸清贫困真实底数是习近平跋山涉水、一路前行的目的,也是他不变的坚持:“走得远一点,哪怕看得少一些,是真实的,才是值得的!”

  2012年12月29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0多天的习近平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赶赴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

  29日下午3时从北京出发,30日下午1时离开,20多个小时,往来奔波700多公里,习近平总书记为的是看真贫。他强调,不管路多远、条件多艰苦,都要服从于此行的目的。

  踏着皑皑残雪,习近平来到当时的特困村骆驼湾村。家里几口人,兄妹几个,家里有几亩地,收成咋样,农村合作医疗咋样……看真贫、察实情,总书记一句一句问得十分仔细。

  “各级领导干部要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腔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习近平的叮嘱与雪中访贫之行相互映照,为民深情展露无遗。

2013年2月,习近平赴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

  甘肃渭源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

  2013年2月的陇原大地,天寒地冻。甘肃中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定西、临夏等地古来就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称,当时依然是连片特困地区。

  每个贫困地区都有制约自己发展的原因,而缺水干旱是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一个主要难题。

1997年,习近平去西海固时就关注到那里的饮水问题。村民们喝的是咸水,有的一点水要从很远的地方挑来。

16年过去,怀着对困难群众的关切,习近平不顾天气严寒、山大沟深,再次来到西海固,绕过九曲十八弯,直至海拔2400多米的渭源县。

  在贫困农户家中,习近平特意端起一瓢水品尝,感受村民真实的饮水状况。之后,他专程前往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视察,叮嘱当地和随行的有关国家部委负责同志“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并提出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的要求。

  2014年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建成。如今,二期工程也正在加快推进中。洮河清流引入陇原大地,为这片土地注入脱贫致富的生机。

2013年11月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看望乡亲,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湖南十八洞村

  “爬那个山爬了好远”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深藏于武陵山腹地。2013年11月,习近平翻过重峦叠嶂,来到这里。后来在一次重要场合,习近平回忆道:“上次到湘西十八洞村视察,我感触很深。爬那个山爬了好远,好不容易才到那里。”

  山,是湘西大地的脊梁,也是人们奔向小康的屏障。十八洞水秀洞奇,却因群山阻隔,交通滞碍,民生维艰。就像村里所传唱的:“苗家住在高山坡,坡上芭茅石头多。不通公路水和电,手捧金碗莫奈何。”

  辗转来到十八洞,习近平发现,村子不仅偏僻,留下的还都是一些老人和儿童。面对这样的条件,他对乡亲们说:还是给你们搞“几条腿”来吧——一户养几头黑猪、一头黄牛,再养几只山羊,这总能办得成。

  这便是“精准扶贫”之意。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在十八洞村,习近平第一次提到“精准扶贫”。之后,这一理念传遍全国、影响深远,一个个“十八洞村”因此而改变命运。

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在锡林郭勒盟81岁的牧民玛吉格家了解生活情况。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内蒙古阿尔山

  “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2014年1月,内蒙古正值隆冬,寒风似刀、冰雪如刃。习近平顶风冒雪,来到地处边陲的兴安盟阿尔山市,考察当时正处在产业转型之中的林区。

  2009年国有林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启动,内蒙古国有林业系统涉及居民17.5万户。寒冬时节,正是贫困家庭生活最难的时候。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阿尔山考察,正是要看群众生活最真实的情况。

  踏雪走进困难林业职工家中,习近平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一家人的生活。看到群众住房还比较困难,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寒冬出行,谋求的正是人民的利益和福祉。

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贫困户节列俄阿木家中看望。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四川大凉山

  “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也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这里交通闭塞,形同“孤岛”,举目都是走不尽的路、翻不尽的山。

  2018年2月,习近平乘车前往大凉山。7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坡陡弯急,往返4个多小时。翻过一座海拔3200米的山峰,汽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开进大山深处。这段几公里的山路,习近平乘坐的车辆颠簸摇晃了20多分钟。

山高路远,千里迢迢,习近平来到凉山,只为访贫问苦,对破解深度贫困问题进行调研。为什么这里的彝族群众生活仍旧贫困?这里的脱贫工作该如何精准施策?习近平一路走一路看,向当地干部群众问需问计。

  在村民家的火塘边,习近平与乡亲们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座谈会,谋划脱贫之策: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发展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种植养殖业;加强对村民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是块硬骨头,但“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习近平的话在寒冬中温暖了贫困群众的心。


XML 地图